
扫 一 扫 关 注 我 们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由丙烯酰胺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普遍应用于水处理、石油开采、造纸、采矿等区域。其生产工艺复杂,涉及化学合成、分子量控制、后处理等多个环节。
原料准备阶段
原料质量直接影响PAM的分子量、溶解性及后期性能,需严格控制单体度、引发剂活性及溶剂稳定性。
一、丙烯酰胺单体的制备
1、催化剂选择:采用铜系催化剂或生物酶催化剂,提升水合转化率。
2、温度控制:反应温度控制在80-100℃,避免高温导致丙烯腈聚合或丙烯酰胺分解。
3、杂质去掉:通过蒸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方法,去掉未反应的丙烯腈(<0.1%)及铁离子(<1ppm),防止后续聚合反应失控。
二、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配制
1、引发剂类型:
氧化还原体系:如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适用于低温聚合(<30℃)。
偶氮类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AIBN),适用于高温聚合(50-70℃)。
2、链转移剂作用:
加入甲酸钠、异丙醇等链转移剂,调节分子量分布(如控制重均分子量在500万-2500万Da)。
3、溶剂与分散介质的选择
水溶液聚合: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单体浓度通常为15%-30%(质量分数)。
反相乳液聚合:采用白油、Span-80(乳化剂)形成油包水体系,适用于生产高固含量(>40%)的乳液型PAM。
二、聚合反应阶段
聚合反应是PAM合成的核心,需准确控制温度、pH、搅拌速率等参数,以获得目标分子量与结构。
1、水溶液聚合工艺
反应流程:
将丙烯酰胺单体、引发剂、链转移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溶液。
氮气置换30分钟,排除氧气(防止链终止反应)。
升温至目标温度(如40-60℃),引发聚合反应,反应时间2-6小时。
技术难点:
放热控制:聚合热可达80-100kJ/mol,需通过夹套冷却或内冷盘管维持温度波动<±2℃。
分子量分布:搅拌速率过高(>300rpm)可能导致分子量降低,需优化至100-200rpm。
2、反相乳液聚合工艺
工艺优点:
产物可直接为乳液形式,无需干燥,溶解速度不慢(<30分钟),适用于高固含量需求。
关键步骤:
将丙烯酰胺水溶液与油相(白油+Span-80)混合,搅拌形成乳液(乳滴粒径<5μm)。
加入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60-80℃下反应4-8小时。
通过破乳、洗涤、干燥得粉状PAM。
质量控制:
乳化剂用量需准确控制(如Span-80用量为油相的5%-10%),否则可能导致乳液稳定性差或产物分子量不均。
3、辐射引发聚合
技术原理:
利用γ射线或电子束引发聚合,无需添加引发剂,产物度高。
应用局限:
设备成本高,辐射剂量需准确控制(如10-50kGy),否则可能导致分子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