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 一 扫 关 注 我 们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其速率直接影响后续处置成本与环境风险。絮凝剂作为核心助剂,通过电荷中和、桥联吸附等作用改进污泥脱水性能,但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剂浪费、污泥黏度增加及滤液浊度上升。
一、絮凝剂类型与适用性匹配
1、无机絮凝剂的选择
铝盐(如PAC):适用于低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质、高悬浮物污泥(如市政污水厂剩余污泥)。PAC水解产物Al(OH)胶体可快中和颗粒表面负电荷,形成大颗粒絮体。例如,处理SS浓度为5000mg/L的污泥时,PAC投加量30-50mg/L可使污泥比阻(SRF)降低至0.5×10m/kg以下。
铁盐(如PFS):适用于高色度、高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物污泥(如印染废水污泥)。Fe水解生成的Fe(OH)胶体具有不错的吸附能力,但过量投加可能导致污泥颜色加深、滤液铁离子超标。建议铁盐投加量不超过100mg/L,并配合石灰调节pH至6.5-7.5以减少铁离子溶出。
2、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高分子絮凝剂的选择
阳离子PAM:适用于带负电的污泥颗粒(如活性污泥)。其季铵基团可与污泥中的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质(如胞外聚合物)结合,形成致密絮体。例如,阳离子PAM分子量800万-1200万、离子度20%-40%时,对污泥脱水效果佳。
阴离子/非离子PAM:适用于无机颗粒为主的污泥(如矿井水污泥)。阴离子PAM通过羧基与金属离子络合,增强絮凝效果,但需注意与无机絮凝剂的协同性。
3、复合絮凝剂的协同效应
无机-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复配:PAC与阳离子PAM联用可明显降低污泥比阻。例如,PAC投加量30mg/L+PAM投加量2mg/L时,污泥滤饼含水率可从90%降至80%以下,较单一剂处理速率提升30%-40%。
生物絮凝剂与守旧剂复配:壳聚糖与PAM联用可减少化学剂用量。例如,投加50mg/L壳聚糖+1mg/LPAM,可使污泥脱水性能接近守旧剂(PAC+PAM)的80%,同时降低丙烯酰胺残留风险。
二、絮凝剂投加量的准确控制
1、实验室小试确定适当的投加量
烧杯搅拌试验:取500mL污泥样品,按梯度(如10、20、30、50、100mg/L)投加絮凝剂,以Zeta电位、絮体大小、上清液浊度为指标,确定佳投加范围。例如,当Zeta电位接近等电点(±5mV)且絮体直径大于2mm时,投加量为优。
比阻测试:通过CST(毛细吸水时间)或SRF(比阻)测定,筛选出低比阻对应的投加量。
2、动态调整策略
在线监测与反馈控制:安装污泥浓度计、Zeta电位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污泥性质。
季节性调整:冬季低温导致污泥黏度增加,需提升絮凝剂投加量10%-20%;夏季高温则可能因微生物活性增强而减少投加量。
3、过量投加的背面影响
絮体再分散:过量絮凝剂导致颗粒表面电荷反转,絮体破碎。
滤布堵塞:高分子絮凝剂残留可能堵塞滤布孔隙,降低脱水速率。
三、工艺协同与设备优化
1、预处理技术增强絮凝效果
特别破解:通过声波破坏污泥细胞壁,释放胞内水和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物,提升絮凝剂可及性。
热碱预处理:投加石灰调节pH至10-11,结合60℃加热,可溶解部分胞外聚合物,改进污泥脱水性能。
2、脱水设备与絮凝剂的适配
离心脱水机:适用于高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质污泥,需选择高分子量、低离子度的PAM(如分子量1200万、离子度10%)。
板框压滤机:适用于高无机质污泥,可搭配无机-有机(以实际报告为主)复合絮凝剂。